本报讯(通讯员 张军诗 记者 冯丽)记者日前从西北工业大学获悉,该校空天结构技术重点实验室张卫红院士团队与香港城市大学、香港理工大学团队合作,在软体机器人领域取得新进展,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新型电活性聚合物的多功能机器人,有望满足复杂结构和极寒环境下的应用需求。该研究成果近日在权威学术期刊《先进科学》在线发表。
传统电活性聚合物往往仅具备电致变形功能,难以满足环境适应性及系统集成需求。开发具备多模式响应行为的智能材料并实现功能集成,是当前软体机器人研究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。
在本研究中,团队开发了一种具备低电压驱动、高电吸附力和可控自加热的新型聚氯乙烯基电活性聚合物。通过在聚氯乙烯凝胶中引入乙酸乙烯酯,有效抑制了因塑化剂迁移引起的发热与电击穿问题,同时显著提升了材料的介电性能与力学性能。与现有材料相比,新型材料的发热量降低超过50%,使用寿命延长15倍以上,输出力提升1.75倍,电吸附力提升2.15倍,在2V/μm的低电场下即可实现30kPa的强吸附力,远优于传统静电吸附结构。
在此基础上,团队开发出具备快速爬行、低温环境自加热、模块化组装与协同作业能力的微型软体机器人。机器人结构紧凑,响应灵敏,在仅72.5V的低电压下即可驱动运动,显著低于现有同类系统。通过集成的电吸附结构,机器人集群可在毫米尺度内实现快速连接与脱粘,在狭小空间内完成自主重构,具备优异的群体协作能力。
在极寒环境测试中,机器人可在-50℃环境下完成自主加热以及巡检和冰层融化等任务。在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、狭缝探测和寒区作业等应用场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。相关成果为极端环境下小型智能机器人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,也展示了该类材料在电子器件、仿生系统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大盘逼近3900点,大学生涌入A股:某大三同学年内收益率27%;另有大二同学加仓至30万元
25岁女子疑遭家暴去世,家属整理事发后时间线透露:怀疑男方母亲销毁房内监控
女子3.2万元网购“载重3吨”电三轮,欲改“摩旅房车”发现载重仅200公斤,申请“7天无理由退货”遇阻
中国驻外大使:荷兰ASML卖给中国一台光刻机,其利润相当于向中国出口了20万吨猪肉
国安4-0升第2距榜首1分 送三镇8轮不胜 张玉宁进工体第800球+伤退
零刻推南宫ng28相信品牌力量 EQi13 Pro 迷你主机:13500H / 13620H,准系统 1895 元起
首创超微泡沫技术,洗地还有这操作?⽯头 A30 Pro Ultra 体验
本文由:南宫28ng相信品牌提供